我是王慌慌,分享屬於普通人自己的態度,每日更新,每日精彩!
郭晶晶,1981年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,前中國女子跳水運動員,奧運冠軍,被譽為「跳水女皇」。
她在役的14年間,為中國跳水隊贏得31個世界冠軍,是繼高敏、伏明霞後,中國女子跳水隊的領軍人物。
曾獲得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最佳女運動員、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等榮譽。
2021年7月24日,郭晶晶複出擔任東京奧運會國際泳聯跳水技術委員會委員。
提到郭晶晶,永遠避不開的話題是「跳水女王」和「豪門媳婦」。
如今,圍繞在她周圍的討論,除了和霍啟剛的「神仙愛情」外,還有夫妻兩人「神仙育兒」的教育觀念。
我們想象中的豪門教育,一直是奢侈精緻的錦衣玉食,是一擲千金的絕對富養。但看了郭晶晶式育兒才發現,原來真正的精英教育,不是靠錢砸。
一、給孩子樹立正能量的價值觀
疫情期間,郭晶晶和霍啟剛默默地捐了7000萬物資。夫妻二人非常低調,沒有正式的媒體報道,更沒有上什麼熱搜。
與捐助時的大手筆相比,在平時的生活中,她卻「摳門」得很。
很多人以為郭晶晶嫁入豪門以後會過上闊太太的生活,現實卻不是。好幾次郭晶晶被拍到逛地攤。
逛商場時,總會拿著購物小票去辦理停車優惠。
在國慶閱兵儀式這樣的場合,也背著幾百塊錢的平價包,戴著五毛錢的頭繩。她不僅對自己「摳」,對孩子也很「摳」。
她的孩子們,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,爸爸是豪門公子,媽媽是跳水皇后,但他們也沒有享受到豪門的「特殊待遇」。經常有人看到郭晶晶在路邊攤為孩子買衣服。
甚至有人發現,郭晶晶兒子穿的鞋子和自家孩子一樣,只有200港幣。
法國學者波達斯曾說:「人的觀念、標準,深受家長影響,並根植於腦海。」給孩子樹立理性的價值觀,做一個低調、簡樸、務實的人非常重要。
二、以身作則,就是最好的示范
疫情期間,除了捐助物資,郭晶晶還去做了志願者,與社區義工服務人員一起切肥皂、裝口罩、協調處理抗疫物資。
這些年來,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參與著很多公益活動,也會經常帶著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,讓善良、感恩、奉獻的種子,從小就種在孩子的心間。
帶孩子回母校看望恩師、去鄉鎮衛生所探望醫生和村民。
霍啟剛之前還發過一條微博——一家3口挽起褲腳,在泥濘的田地裡插秧。
雖然汗水浸透了衣服,腿上也滿是泥巴,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。
正如霍啟剛所說:「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,沒餓過肚子,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。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,學會珍惜,學會知足!」
去年,霍啟剛還分享過兒女半幫自己「打工」照,他希望通過這個行動,讓孩子們從小明白買東西背後的付出,他們明白勞作的艱辛,就不會隨便張口要自己喜歡的東西。
仔細觀察就會注意到,他們要求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,自己都參與其中,並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。
郭晶晶和霍啟剛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,「豪門教育」的本質不是錦衣玉食、一擲千金,而是父母以身作則的言傳身教。
堅定地走在孩子的前面,給孩子做出表率,讓孩子變得善良、獨立、堅強。
三、即使再忙,陪伴也不能缺席
前些日子,霍啟剛分享了他們一家人宅在家的親子閱讀時光。隔著螢幕,都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溫馨與幸福。
郭晶晶對陪伴孩子這件事非常重視。她現在基本推掉大部分工作,全身心陪在孩子身邊,每天接送孩子上學、放學。
在鄧亞萍採訪她的時候,聊到了每天接送孩子的事情,郭晶晶說,覺得孩子「很快就長大了,不捨得」,而且「照顧孩子這件事,不能假手於人,只有我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。」
四、培養終身受用的好習慣
郭晶晶的公公霍震霆曾經評價她,管孩子「很嚴格」。
直言其,「溫柔只是給外人看的,在家一點面子都不給。」
緣由便是,霍震霆想帶孫子出去玩,卻被郭晶晶一口回絕,因為孩子的作業還沒寫完。
對此,郭晶晶也笑著回應:「我是想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,每天規劃自己的時間做事,而不是隨心所欲。」
不得不說,郭晶晶管孩子真的很有一套。正如孔子言: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如自然。」
其實郭晶晶的育兒故事一直是媽媽圈傳頌的典范。
但仔細分析郭晶晶的「神仙育兒經」,就會發現,她的做法實際上並沒有特立獨行、另闢蹊徑的地方,很多都是普通媽媽正在做的事情。我們覺得特別,可能正是因為她的「普通」,和她豪門媳婦的身份不太「相配」。
但財富,絕不是教育成功的最關鍵因素。真正的「豪門」不是暴發戶,而是一種優良傳統的傳承與教養;「豪門教育」的本質也不是花大錢上名校,而是父母以身作則的言傳身教。
大家對此怎麼看呢?
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,你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;換一個角度看人生,你會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~